在互联互通中 实现合作共赢——陕西扎实推进“一带一路”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

2023-9-11 11:0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447| 评论: 0

摘要: 长鸣的火车汽笛声,俨然已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象征。在西安国际港务区,每天发出的数十列中欧班列长安号,“牵引”着陕西更加深度地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中。10年时间,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起始,陕西扎实 ...

长鸣的火车汽笛声,俨然已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象征。在西安国际港务区,每天发出的数十列中欧班列长安号,“牵引”着陕西更加深度地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中。

10年时间,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起始,陕西扎实推进“一带一路”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,通过打造“陆、空、网”立体交通枢纽,以物流带动人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加速流动,其效率高、成本低、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作用正在不断显现。

更重要的是,这条国际贸易通道还给了我们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——通过基于陆空网络形成的交通商贸物流中心,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连接起来,让人们的命运彼此关联,从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。

“钢铁驼队”驰而不息

曾经,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,商旅往来不绝。如今,在这条绵延2000多年的通道上,被称为“钢铁驼队”的中欧班列更加频密地穿梭往返。

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是这“钢铁驼队”中的一支。

时间回到2013年11月28日,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在人们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缓缓驶出,载着机械配件等货物,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。

最初,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量只有百余列;如今,这趟国际货运班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带货王”。

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7月,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045列,较去年同期增长37.3%,运送货物总重274万吨,较去年同期增长47.7%,开行量、货运量、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。

“作为国家地理几何中心和古丝绸之路起点,西安具有承东启西、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。”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区港口局局长马理告诉记者,“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,中欧班列长安号完成了从‘追赶者’‘跟跑者’到‘领先者’的角色转换。其频次稳定、铁路硬件设施和枢纽功能领先,能够有效支撑全国货源分拨集散需求。”

8月30日,在西安国际港务区,正在忙碌的起重机在夕阳下,将一个个集装箱搬运装车。随后,装满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出发,把全国各地集结来的货品运往亚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由点连线,织线成网,中欧班列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线路之一。

在过去的10年间,中欧班列已经从一条铁路演变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大通道。顺着这条通道,资本、货物和信息在深居内陆的地区加速流动。

作为中欧班列的代表,中欧班列长安号乘着这股“向西开放”的东风,在互联互通、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行稳致远——突破地域和制度的限制,通过跨区域的合作,为沿线的人们带去新的选择。

“空地一体”繁盛商贸

丝路兴,天下通。

6月初,4辆标有TIR标示牌的卡车,载着价值约百万美元的机械设备及跨境电商产品,在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卡口发车,直抵哈萨克斯坦。

这标志着陕西省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的开通。“这将进一步促进我省与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多边经贸合作,推进陕西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。”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陶绍卿表示。

TIR即《国际公路运输公约》,目前全球有77个缔约国,基本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其通关系统具有手续前置、周转速度快、性价比高、机动灵活等特点。中国于2016年7月正式加入该公约。
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节点、向西开放的前沿,陕西近年来不断强化对外开放观念,扎实推进“一带一路”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,其高效的国际贸易通道,让自身处于中国版图中心的区位优势充分显现。

向内看,陕西高速公路网络持续完善,形成连霍、京昆、包茂、福银、沪陕等高速公路快速辐射网。高铁路网格局不断优化,实现了西安至北京、郑州、成都、兰州、银川等城市快速直达。

向外看,10年间,中欧班列(西安)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,实现亚欧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。

驰而不息的长安号,为“中国制造”走出国门提供了新选择,也为开拓空中航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如今,车厘子搭乘圆通航空飞机,由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可直接运抵西安。这是陕西通过空港新城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进口的中亚水果。“即到、即查、即验、即放,让进口水果的过程更加高效、快捷,也保证了水果的品质。”陕西鼎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阮籍表示。

国际航线的拓展,让陕西的口岸功能不断提升。目前,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至中亚、东南亚等地的386条客货运航线,其中国际航线83条,全货运航线45条,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。

至此,陕西“空地一体”的交通网络逐渐清晰。循着“一带一路”,我们可以看到空中航线纵横交错,陆上运输往复驰骋,国际商贸互联互通。

携手共扩“朋友圈”

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博会上,用哈萨克斯坦出产的面粉制作的花馍以及各式中亚特色产品,成为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展位上的绝对“明星”。

“作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,我们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功能和中欧班列长安号构建的‘黄金通道’,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了深度的产能合作。”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总经理刘东萌介绍。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成为陕西企业走出去的“催化剂”,走出国门“交朋友”已是大家的共识。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陕西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400多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,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。

依托交通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,在陕西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、杨凌农高会、欧亚经济论坛等品牌展会的投资贸易促进功能也得以持续提升。

丝博会已成功举办6届,共有近万名境外客商前来参展寻觅商业合作“良机”;已成功举办29届的杨凌农高会,如今已成为“国际知名、国内一流、市场认可、农民喜爱”的农科盛会和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……

近年来,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中欧班列(西安)集结中心,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化、首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,不断提升通关效率、降低物流成本、优化通关服务。

“开通的班列帮我们打通了向西出口的线路,大幅减少了物流成本,提升了交付时效,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高,为我们企业稳定出口又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。”隆基欧洲区物流负责人刘顿表示。

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为商旅、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,也带动了产业聚集、产城融合。陕西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形成的开放优势,正加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优势。

“以前长安号是‘上门找客’,现在是一舱难求。”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,以前运输的是机械设备、建筑材料等货物,现在汽车整车、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日益增多。

10年来,中亚国家积极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同本国发展战略对接,让合作成果广泛惠及各国人民。如今,乘着中国—中亚峰会的东风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人们正携手共扩“朋友圈”,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责任编辑:婷婷